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日:“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儿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幕扰,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易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世称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话。
(1)名我当(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非有能而蕃之也B.驼种树
C.非有能硕茂之也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文章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的一句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8 08: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袁家渴记

柳宗元

①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②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③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⑤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以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袁家渴(hé):水名。②百家濑(lài):水名。③间厕:交错夹杂。④轇轕(jiāo ɡé):交错纠缠貌。

【小题1】请概括第①段段意。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行水上,无路可行,自然穷困。
B.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C.舟行无路,显示袁家渴山多水少。
D.句式整齐,气势沛然,总括上文。
【小题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4】简析本文写作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小题1】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E.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融以上多种情感于一诗,雄浑阔远,感慨深沉。
【小题2】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值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善材  度:计算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者 货:财物
C.愿隙宇而处焉 佣:做佣人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感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梓人能力高于一般工匠的一组是(  )
①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②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③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④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⑥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A.①②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梓人在正梁上写上他的名字,感到很吃惊,因为他知道还有其他建造的工人。
B.作者认为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与梓人建造房屋的作法是一样的。
C.梓人虽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但他在建造房屋中有很高的才能,是个能者,智者。
D.作者通过塑造梓人的形象提出了对宰相治国的美好设想:不要事事亲自去做,而要把握方针大计,善于用人,“相道得而万国理矣”;而且还要制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法规,像梓人依绳墨规矩指挥匠人、建好房屋一样。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3)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