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漾(mǎng yàng):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④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 也:语气词,表判断
B.以类异也 其:代词,他们的
C.子路抗手对曰    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D.夫子何选 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6: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 “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 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①安辑,民庆 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 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 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 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②,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 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 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 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 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 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党逸.入楚(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友:朋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兆麒其.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久而弥笃,诚.殊遇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B.①②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 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
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 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 形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言诛秦王。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怀王。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于是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观此二事,高帝既成功,犹敬佩王之戒,羽背主约,其末至于如此,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二)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能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言诛秦王 或:有的人
B.于是尊王为义帝    阳:表面上
C.给饷馈,不粮道    绝:断绝
D.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禽:同“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致命怀王    良曰:“长臣。”
B.固当分其地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
C.父兄除害 吾属今之虏矣
D.连百万军 项伯夜弛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入关后刘邦和项羽对待楚怀王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二人成败的苗头由此可见。
B.材料二中“秦民大喜”和“民大失望”的对比,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C.材料三中,刘邦认为知人善任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高起等人的话没有道理。
D.三则材料互为补充,各自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刘邦项羽二人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曰 始 怀  王 遣 我 固 以 能 宽 容 且 人 已 服 降 杀 之 不 祥 乃 以 属 吏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