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遺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变矣 凡:凡是B.余牖而居 扃:关闭
C.吾妻归宁 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省亲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二世B.吾家读书久不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烟云杳霭
B.妪,先大母婢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
C.顷,持一象笏至 不独一时所适
D.久之,能足音辨人   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室西连于中闺D.其制稍异于前
【小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小题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子 墨 子 言 曰 仁 人 之 所 以 为 事 者 必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去 天 下 之 害 以 此 为 事 者 也 然 则 天 下 之 利 何 也 天 下 之 害 何 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8 09:5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再变矣 大母余曰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与“以当南日”相同的一项(  )
A.娘以指叩门扉曰B.能以足音辨人
C.以览观江流之胜D.不以物伤性
【小题3】选出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辟四窗B.二世
C.东犬西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4】翻译句子。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5】选文第二段中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万侍郎书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令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 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 今被挫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 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 俊驰骋,妄自测傲,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 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祗如不嗜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有加以 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 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仅免下考。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州县,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 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齿于下列。 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愿立于朝 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 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 膂力既愆,我尚有之,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有 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 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 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 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 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勅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无任惶悚。不宣。

注释:
①万侍郎,即万士和,明嘉靖年间进士,隆庆时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归有 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此信写于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被授 予长兴县令,在任时,因采取了不利于豪门大户的措施而遭怨恨,改任副职通判。对此归有 光颇多怨言,曾两次上疏请求辞职。②膂(1ǔ)力既愆,体力不支、衰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被挫如此   枉曲、冤枉
B.齿于下列   羞耻
C.夫士之所者气耳 依仗
D.轻于冒   轻慢、亵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光是亦不自嫌外 犹不能不之兴怀
B.又使匍匐州县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当引去之   其疾病
D.不于此时求住泊所   二虫又何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中作者陈述了为长兴县令时一心为民的政绩,本应有“封侯丹赏之望”,但却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打击,其怨与伤的感情溢于言表。
B.作者揭露了官场上流言诽镑,巡按御史甄别官吏“多从意度”,偏听“咨访之人”的不 良风气,并以东汉李太尉举荐樊英等老臣为例,希望朝廷能重用老臣。
C.行文结束时,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万侍郎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他 一定能赏识和理解自己。
D.该文感情真挚,文风委婉曲折,作者悒悒不得志的心态跃然纸上,但使人感受到他深沉 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 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
(2)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先 妣 事 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儒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蔼亲切。④缉:搓麻线。⑤问遗:亲友相馈赠。⑥洒然:很有秩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道出了自己当时年幼,对母亲事迹已经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