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0,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诏允之。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寻复官。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英性和易,不务表襮⑨,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③如制。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诰诚子弟。四十七年,卒,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字。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军书旁午:军书,军队中来往的公文。旁午,比喻事务繁杂。“军书旁午”用来形容军事繁忙。②襮:张扬、炫耀之意。③驰驿:旧时官员入觐或奉旨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提供食宿及马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B.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C.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D.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职务。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立庙祭祀之意。
C.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常被称作“致政”,除此之外,也常用致事、致仕、休政等名称。
D.谥,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学卓著,备受康熙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康熙让张英人值,而且还赏赐位于西安门内的宅院给他。
B.张英做事勤勉,深为康熙倚重。康熙巡行天下,一定要张英陪同,当时的很多诏令,都是出自张英之手,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
C.张英始终敬慎,皇帝恩宠有加。康熙四十年,皇帝答应了张英的退休请求,在畅春园赐宴,并下令地方官按官员奉旨出差的规定,沿途为他提供所需。
D.张英侍讲世宗,世宗雍正给予其殊荣。雍正登基后,不仅赠与张英太子太傅之衔,还亲笔书写榜额,挂在他们家祠堂屋檐之下,这种殊荣也足以表明张英深受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
(2)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1 05:4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职。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逾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勒索殷户,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故事,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于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责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于屯田,方考访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文恪。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解:①营汛:军队戍防地,也指戍守军队。②急递,古时的快速驿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B.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C.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D.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政为古代学官名,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B. 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立于明代,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C.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中国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D. 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慎畛很有才能。他在做学生时,就曾得到学政钱沣的器重,被钱沣视为人中英杰,他踏上仕途后的表现也印证了钱沣对他的评价。
B. 赵慎畛宽严相济。在处理天地会的匪徒结党作乱时,严厉惩治了匪首,对那些被胁迫者则未予追究。
C. 赵慎畛以民为重。他任广西巡抚时,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塘,建造龙骨水车,并利用官府盈余物资,增设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难民收留所。
D. 赵慎畛治军有方。他在任闽浙总督时,责成水师缉捕海盗;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台湾,凤山杨良斌作乱,他派兵入台,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
(2)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
(3)(改编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选自《师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嗣爵传

吴嗣爵,字树屏,浙江钱塘人。八岁而孤,母督之严,雍正八年成进士。授礼部主事大学士张廷玉奏改吏部,迁郎中。嗣爵强识,婀故事。乾隆六年,授常州知府,再授保宁旋命视学湖北,调福建。十三年,授淮安知府,迁淮扬道。洪泽湖盛涨,例当开天然坝。吴嗣爵曰:“开坝减暴涨,如下河州县生灵何?”持之力,卒无恙。十六年,调两淮盐运使。十八年,复授淮扬道,遭母忧,上谕曰:“防河官吏丛弊,故特由运使调用。河工与地方官吏不同,畀假两月治丧,毕,在任守制。”

握江苏按察使。迁布政使,调湖南,未行,奏江宁等三十五州县积欠应征口粮,请特旨缓征。上谘巡抚托恩多,託思多奏江宁等州县年丰,不当再请缓征。上责嗣爵藉缓征卸过,命发江南河工,以同知用。三十四年,奏请修补丁庙诸闸坝,并言:“运河两岸土工临清以北为民堰,南旺以南为官堤,自临清至南旺,官堤、民堰交错。请凡民堰卑薄残缺者,督令修筑,官堤酌缓急次第培修。”上嘉之。署河南巡抚。三十五年,奏:“南旺湖北高南下,在运河西岸,值分水ロ之冲。伏秋汶水发,自关家、常鸣等斗门灌入,只能收水入湖,不能出水济运。请于南旺下游土地庙前増建石闸一,以时启闭。”

三十六年,迁江南河道总督。四十年,奏:“丁家集黄河自北趋南,北岸新滩插入河心,致冲漫南岸民堰五百馀丈。毛城铺过水较大,下流亦不能容。今收正河头,测量河唇浚引渠,筑子坝,于北岸旁黄河故道浚引河,来春相机开放,俾河改由北岸东下,不使旁注丁家集诸地。”又奏:“济、通济、福兴三闸,惠济尤为淮水入运关键。请俟春融修筑。”寻奏五引河中张家庄、裴家场二河水泄,应浚使宽深,从之。

是年,上东巡,爵年七十,觐行在,入对,不能兴,左右掖以出。四十四年,卒。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爵强识,故事 娴:熟悉
B.上责嗣爵缓征卸过    藉:假借
C.请春融修筑 俟:等待
D.入对,不能 兴;发作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嗣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考中了进士。
B.母亲去世后吴爵只有两月时间治丧,就按照皇帝的要求回来任职了。
C.南旺湖位置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它蓄水的功能,吴嗣爵建议修建石匣。
D.吴爵上奏要求疏浚张家庄、裴家场等引河以利于排水,皇上同意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坝减暴涨,如下河州县生灵何?
(2)请凡民堰卑薄残缺者,督令修筑,官堤酌缓急次第培修。
【小题4】请简要概括吴嗣爵为官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小题4】将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传》)

【小题1】下列对稳重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B.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C.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D.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小题2】下列对稳重佳电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是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明时期,人们习惯上使用帝王的年号来称呼帝王。
B.会试是清代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地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C.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进言用的文书的泛称,《陈情表》《出师表》《与朱元思书》皆属此类文体。
D.我国不少朝代将中央行政机构划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分,各司其职,成为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专心为学,文采出众。他修身谨行,攻读古文,做诸生时就很有名,在朝廷时担任国武英殿修书总裁。
B.方苞以文知名,也曾因文获罪。戴名世被弹劾,方苞因给他的文集作序而受到牵连,后被免除死罪,叛人旗籍。
C.方苞关怀民生,屡次上书言事。他熟悉政府粮仓的事务,甚至能够针对粮仓管理的细微之处提出具体的意见。
D.方苞建议矫正陋习,举荐人才。他上书主张从皇帝岛朝内九卿、朝外督抚都要知人善任,得到皇帝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2)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晏子 ,名婴。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裂衣断带相望不止 ②是故事修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衣   ②蚓无爪牙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朝 ②策扶老流憩(《归去来兮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小题5】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小题6】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