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 发:打开
B.成功诺 阳:通“佯”,假装
C.舟大小衔尾进 径:走近路
D.数日卒    遽: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小题4】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3 08:3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招抚南汇降贼,简精锐隶其军。贼由川沙来犯,击败之,连克奉贤、金山卫,累功擢参将,赐号骠勇巴图鲁。

⑵光绪六年,俄罗斯议还伊犁,有违言,急备边。召铭传至京,疏陈兵事,略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其机括则在铁路。铁路之利,不可殚述,于用兵尤为急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防不胜防,铁路一开,南北东西呼吸相通,无征调仓皇之虑,无转输艰阻之虞,从此裁兵节饷,并成劲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权操自上,不为疆臣所牵制,立自强之基础,杜外人之觊觎,胥在于此。”疏上,虽格未行,中国铁路之兴,实自铭传发之。

⑶十一年,法兰西兵扰粤、闽,诏起铭传,督台湾军务。敌三犯沪尾,又犯月眉山,皆击退,歼敌千余,相持八余月。十一年,和议成,法兵始退。初授福建巡抚,寻改台湾为行省,改台湾巡抚。檄将吏入山剿抚南、中、北三路,前后山生番①,薙发归化②。丈田清赋,溢旧额三十六万两有奇,增茶、盐、金、煤、林木诸税。始至,岁入九十余万,后增至三百万。兴造铁路、电线,防务差具。屡因病陈请乞罢,久始允之。

⑷二十一年,朝鲜兵事起,屡召,以病未出。寻卒,诏念前功,赠太子太保,赐恤,建专祠,谥壮肃。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有删减)

(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数,其正者则在治国,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③,尤殚精经世之务

(节选自《刘壮肃公家传》江宁程先甲撰)

注:①生番:旧时侮称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人,多指少数民族或外族②薙发:剃发③震襮:显扬,表露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精锐隶其军   ⑵防不
将吏入山 ⑷奇零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不为疆臣所牵制B.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
C.列坐其次D.暮去朝来颜色
【小题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⑴其机括在铁路     ⑵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B.⑴于用兵尤急不可缓 ⑵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
C.⑴立自强之基础,杜外人觊觎 ⑵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D.⑴(公)常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数  ⑵引为流觞曲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俄罗斯议还伊犁,有违言,急备边。
⑵丈田清赋,溢旧额三十六万两有奇。
【小题5】乙文中程先甲赞刘铭传“尤殚精经世之务”,甲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黄贞麟,字振侯,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②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

③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④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⑤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选自《清史稿》 )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或舞文吏为注名     (2)徒月及为首者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上天乎 (_______)
A.牵连 B.冒犯 C.空虚 D. 归咎
(2)以他事解官 (_______)
A.不久 B.返回 C. 临时 D.心烦
【小题3】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B.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C.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D.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敦匿敌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小题5】第④段中“如此”指的是黄贞麟审案具有(1)___ (2)____ (3)____ 的特点。
【小题6】有人说,第①段“祷雨坛下”和“三日果雨”有些荒诞不经,请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B.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C.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D.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调动三种情况。文中“迁陕西盩厔知县”的“迁”与《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迁”意思不相同。
B.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汉代称汉字学,隋唐后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
D.丁忧:遭逢父或母的丧事。旧制,父或母死后,子女一般要守丧三年,其间一般也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礼遇有加,并创办延陵书院,邀大儒讲学,在大儒的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荒政得力。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水灾,他筹粮救济;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