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B.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C.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D.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小题2】下面的文化常识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D.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