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①,闻问惊怛,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②,虽有知者,皆莫之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③若斯,必有以也。若须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致,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A.闻问惊怛 怛:痛苦,忧伤 |
B.方履亨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
C.若须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
D.于此之时当有可致 致:表示,表达。 |
A.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其行 |
B.皆莫之先也 夫晋,何厌之有 |
C.直亦待所知以不厚 虽董之以严刑 |
D.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A.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
B.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
C.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
D.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