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薄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诸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
A.巡抚,明朝指中央官员巡行地方,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
B.太子少保,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明朝时是加给重臣和近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三师”之一。 |
C.中军,主力大部队。左军和右军相当于中军的臂膀,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
D.终制,表示父母死后,子女按礼服满三年之丧。古时有武官战时不丁忧,文官遇事夺情之制。 |
A.谭纶运筹帷握,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