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倪岳,宇舜咨,上元人。父谦,奉命祀北去,母梦绯衣神入室,生岳,遂以为名。谦终南京礼都尚书,溢文僖。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逐代为尚书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力谏,帝不从。给事中夏昂、御史张祯等相继争之,事竞寝。时营造诸王府,规制宏丽,逾永乐、宣德之旧。岳请颁成式。又以四方所报灾异,礼部于岁终类奏,率为具文,乃详次其月日,博引经史征应。功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慎刑罚,黜奸贪,进忠直,汰冗员,停斋醮,省营造,止滥赏。帝采纳焉。左侍郎徐琼与后家有连,谋代岳。九年,南京吏部缺尚书,延推琼。诏加岳太子太保,往任之,而琼果代岳。寻改岳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还,代屠滴为吏部尚书,严绝请托,不洁名钓誉,铨政称平。岳状貌魁岸,风采严峻,善断大事。每盈延聚议,决以片吉,用者悦服。同烈中, 推进马文升,然论事未尝首同。前后陈请百余事,军国弊政别快无遗。疏出,人多传录之。论西北用兵害尤切,其略云:“近岁毛里孩、阿罗忽、李罗出、加思兰大为边患。盖缘河套之中,水草甘肥,易于屯牧,故賊频据彼地,拥众入掠。诸将怯懦,率婴城自守。苟成遇敌,辄至控如。既莫敢折其前锋,又不能邀其归路。敌进获重利,退无后忧,致兵锋不靖,边患靡宁。命将组征,四年三举,绝无寸功。或高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主担爵,优游朝行,辇帛典全,充物私室。且军旅一动,辄报捷音,赐子濫施,官秩轻投。甚至安杀平民,谬称首级。敌未败北,辄以奔通为辞。功赏所加,非私家子弟,即权门厮养。而什伍之卒,转饷之民,则委骨荒城,青血野草。天起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因陈重将权、增城堡、广斥埃、募民壮、去客兵、明赏罚、严间谍、实屯田、复边漕数事。时兵部方主用兵,不能尽用也。十四年十月卒,年五十八。赠少保,道文毅。明世父子官输林,俱诚文,自岳始。
(节选自《明史,倪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B.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C.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D.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旧俗备贡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B.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C.疏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上不拘格。
D.什,军队中十人为一什,户籍中十家为一什;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古代居民组织,五家为一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倪岳劝勉皇帝广开言路、接纳忠诚正直人士、淘汰冗员、停止濫赏等,这些建议得到皇帝的肯定和采纳。
B.倪岳在兵部任职时,参谋协助处理机要事务:任史部尚书时,严禁托人说情,拒绝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政务清明,端方公正。
C.倪岳对西北用兵之害论述深刻。他认为将领怯幅是边患不断的要原因军队待遇不平等,普通战士很难受到赏赐,也会导致边防不利。
D.面对明代边防战事,倪后从人员构成,赏罚政策、经济保障等多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皇帝接纳了他的这些建议,加强了军队建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以四方所报突异,礼部于岁终类奏,率为具文,乃详次其月日,博引经史征应。
(2)每盈廷聚议,决以片言,闻者悦服。同列中,最推逊马文升,然论事未尝苟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5 09:2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忠,思本,盱胎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已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明年,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以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士诚谴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等将左军,严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缪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日:“擅入民居者死。”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缪,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缪:通“戮’

(节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B.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C.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D.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B.应天,南京古称,指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是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后为留都。
C.宦者,即宦官,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D.《明史》 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统称为“二十四史”。
【小题3】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忠自小颠沛,不忘刻苦读书。李文忠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他勤奋好学通晓经书,诗也写得很好。
B.李文忠英勇善战,一生功勋卓著。李文忠善于用兵,作战方法灵活,常常身先士卒。他率军大破天完军、屡胜张士诚、大败谢再兴,屡建奇功。
C.李文忠军纪严明,拥有恢弘气量。李文忠严禁军队擅入民居打扰百姓,他不杀投降官兵,还让人收养道上的弃儿,为民请求减少田租,爱护生命。
D.李文忠忠心耿耿,深受太祖器重。李文忠曾劝太祖少杀戮,并建议他东征日本,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责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2)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同类题2

(一)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问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②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徐石麒,字宝摩,嘉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管节慎库。御史黄尊素坐忤忠贤下诏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执新城侯王鼻子下狱,令诬贿石麒,捕系其家人,勒完赃而削其籍。

崇祯三年起南京礼部主事。八年佐尚书郑三俊京察,澄汰至公。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当是时,帝以威刑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附会。石麒奉命清狱,推明律意,校正今断狱之不合于律者十余章,先以白同官。以次审理十三司囚,多宽减。然廉公,一时大法赫然,无敢倖免者。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石麒持之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帝曰:“未中,可覆拟。”乃论新甲陷边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从来未有之奇祸。当临敌缺乏,不依期进兵策应,因而失误军机者斩。奏上,新甲弃市,新甲党皆大恨。

石麒寻擢本部尚书。中官王裕民坐刘元斌党,元斌纵军淫掠,伏诛,裕民以欺隐不举下狱。帝欲杀之初令三法司同鞫,后专付刑部,石麒议戍烟瘴。奏成,署院寺名以进。帝怒其失出,召诘都御史刘宗周,对曰:“此狱非臣谳。”徐曰“臣虽不与闻,然阅谳词,已曲尽情事。刑官所执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非私裕民也。”帝曰:“此奴欺罔实甚,卿等焉知?”令石麒改谳词,弃之市。无何,宗周以救姜垛、熊开元获严谴,佥都御史金光辰救之,夺职。石麒再疏留,不纳。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未任,改吏部尚书。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时方考选,与都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以年例出御史黄耳鼎、给事中陆朗于外。朗贿奄人得留用,石麒发其罪。朗恚,诋石麒,石麒称疾乞休。耳鼎亦两云辩,求去益力。疏劾石麒,并言其枉杀陈新甲。石麒疏辩马士英拟严旨,福王不许,命驰驿归。

石麒刚方清介。扼于权奸,悒悒不得志。士英挟定策功,将图封,石麒议格之。中官田成辈纳贿请嘱,石麒悉拒不应。由是中外皆怨。

明年,南都亡。石麒时居郡城外,城将破,石麒曰:“吾大臣也,城亡与亡!”复入居城中,以同月二十六日朝服自缢死,年六十有八。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深文附会: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B.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C.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D.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君父,天子、君主的特称。臣下对君主的称呼还有主公、人主、主上等。
C.吏部,古代官署,掌管天下文官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与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及工部合称“六部”。
D.三法司,明代时,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个审判机关合称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并公正地对官吏进行考选。
B.徐石麒奉命查案,廉明公正。他认为陈新甲擅自行事,未上报朝廷便私自议和,有辱国格,应斩首。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宦官田成等人收受贿赂,为他人求情,徐石麒不答应,因此朝廷内外都有人怨恨他。
D.徐石麒明晓典律,公正严明,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做官时郁郁不得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黄尊素坐忤忠贤下诏狱,石麒为尽力。
(2)刑官所执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非私裕民也。

同类题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馀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B.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C.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D.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为提拔、挑选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拔”意思相近。
B.“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但各有自己的专项任务:太子太保教武,太子太傅保护其安全。有时也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衔,有衔无职。
D.“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
B.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揭发而降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
C.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
D.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他有病,皇帝答应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
(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动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既诛鸾,重阶 益:更加
B.度未可与争,乃谨嵩  事:侍奉
C.嵩惧,乃寝    寝:入睡
D.嵩陆炳究主使 属:嘱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朝廷推举徐阶做吏部尚书,皇帝不想他离开自己而没让他任职;官居一品后,一再加官进爵;皇帝曾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事宜。
B.徐阶非常关心边事。仇鸾被诛,当时商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不赞成;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并请求征收麦子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究谋略。他考虑到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侍奉他,且更加精心写斋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直言劝阻严嵩,使他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