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馀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D.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译文: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1 05:3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馀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B.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C.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D.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为提拔、挑选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拔”意思相近。
B.“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但各有自己的专项任务:太子太保教武,太子太傅保护其安全。有时也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衔,有衔无职。
D.“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
B.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揭发而降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
C.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
D.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他有病,皇帝答应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
(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籍    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于人 孚:信任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 积水成渊,蛟龙生
B.设卫所,置驿站,便往来 醉则更相枕
C.福数裁抑    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D.忧国忘家,老弥笃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⑵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张居正既死,吴中行、赵用贤等犹未录。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国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国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遏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蠲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番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令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尽下推举诸疏,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的薪金,夺俸是一种惩罚措施,指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B.卫,是明朝军队编制制度的一种,明朝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统称“卫所”。
C.从祀,指陪祭。孔庙“从祀”分配享、配祀、从祀三个等级,其中从祀的人员为先贤和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僚机构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察考核各级官吏,劝谏君主的过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趁皇上大赦天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他当面反驳潞王的奏言;皇帝让他勾捕欠赋佃民,他直言拒绝。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汉水溢时,建议援例减免佃民租赋,又进谏用香税抵潞王府欠俸,不增加百姓负担。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罢除远戍广西,轮流戍守武冈;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尽下推举诸疏,俱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书舍人。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貌寺人,无子。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后以疽发背死,赠太保,文襄。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B.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C.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D.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 亦称“除丧”、“脱服”,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俗称“脱孝”。
B.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正常退休,与自请退职的“乞骸骨”有区别。
C.顿首:亦即稽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抬,不停留。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一清,少年时就能写文章,凭借奇童的身份被举荐为翰林秀才。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成化八年进士,守父丧期满,被授给中书舍人的官职。
B.杨一清受皇帝之命统管三镇军务,但遭刘瑾嫉恨,加上冒领边防费用,后来被捕并关到锦衣卫监狱。
C.安化王朱寘鐇反叛,(皇帝)下诏起用杨一清统管军务,中官张永监督杨一清的部队。还没有到,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捕获了朱寘鐇。
D.杨一清与张永结交,相处非常愉快。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运用激将法,最终让张永按照杨一清的计策杀了刘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 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的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B.刑部是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处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丁父忧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C.王守仁通晓军事,指挥若定。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烧毁叛军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搁浅,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朱宸濠。
D.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当从“心”,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