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3 08:4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萧:萧县。②穀:穀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2)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周太祖时,袭爵美阳县公,仕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而礼之,以其女妻焉。见护专权,恐祸及己,逃入山中,为叔父所逼,卒不获免。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讯读为娱。未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从父妹者,适河南元雄。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曰:“夷人眛利,可以赂动。”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

高祖为丞相,高颖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与语大悦。居月余,威闻禅代之议,遁归田里。高颍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颖参掌朝政。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上尝怒将杀一人,威入閤进谏,不纳。上怒甚,将自出斩之,威当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

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开皇九年,拜尚书右仆射。以母忧去职,柴毁骨立。未几,起令视事,固辞,优诏不许。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B.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C.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D.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持节”的意思是持有“旌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权力次于它的还有持节、假节。
B.突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活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C.宋朝以前,京兆尹是掌管现在西安及附近地区的官职,西汉时相当于首都市长。隋唐时则是京兆郡的长官。
D.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职。在尚书令成为虚职之后,尚书仆射就是尚书省实际上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为人至诚,孝顺父母。在父母先后去世的时候,他都悲痛欲绝,甚至在为母守孝时一度拒绝朝廷的起用。
B.苏威处世谨慎,善于自保。北周朝时,他几次退避隐居,不想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隋文帝也理解他的不合作。
C.苏威忠诚正直,敢于力谏。隋文帝在盛怒之下杀人,他坚决阻拦,两次挡住皇帝的路。他的做法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D.苏威才干超群,深受器重。他身兼多个官职,皇帝不但否决了梁毗的质疑,而且认为他的全能连杨素都远远比不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2)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卓,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①,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堰,以为捕鱼,而潜从堰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巳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黧乡侯,邑千户。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B.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C.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D.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笈礼时,取的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羌,我国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从事农耕。
C.太守,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为一郡最高长官。《桃花源记》中“诣太守”与文中“太守”相同,都指官名。
D.假节,借给符节。皇帝将符节拿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当任务完成后,臣子可自行处理符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外游结交部族首领。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有部族首领来投奔他,他杀牛设宴款待。
B.董卓力量过人使人生畏。他可以同时带着两副装箭的弓匣,左右奔驰发射,羌胡地区的人都十分畏惧他。
C.董卓所得赏赐全部分发。他击败羌族人,升任郎中,得到了赏赐,便把赏赐全部分给将土,自己什么也不留。
D.董卓用谋略保全了军队。在葵园狭被羌胡围困时,他就在要渡的河上修建一道水堰来假装捕鱼,暗地撤走了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边章将数万骑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2)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