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卒,封邳国公,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A.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
B.郡县制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
C.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王母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都称国舅。
D.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7 05: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小题1】对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妇女无所来告良
B.哙拜  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C.君我呼入 击破沛公军
D.待大王来 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著名人物。项羽虽未做过皇帝,但司马迁也把他列入本纪。
B.“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最尊;“亚父南向坐”,“南向”次之;沛公、张良北向西向坐,座次卑微。从这可以看出项羽的刚愎自用。
C.山东:山的东面。因“山”可指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故所指地域不尽相同。《鸿门宴》中的“山东”指的是崤山,即函谷关以东。
D.季父,古代兄弟排行,长兄为伯,次兄为仲,再次者为叔,后者称季。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有三个月,三个月依次以孟、仲、季相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邦借故离开宴席,项王派都尉陈平召回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之心的,害怕他逃跑。
B.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他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布置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恼怒不已。
C.迷信武力的项羽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对他的逃脱不以为意,失去了铲除政敌的绝好机会。
D.“鸿门宴”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在整个事件的演变中,两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更始立,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曰:“令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大中彭庞,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更始见光武威声日盛,君臣疑虑,乃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还长安。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令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光武大说。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彭庞。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庞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五年,诏弇进讨张步。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今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弇凡所平那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十三年,增弇户邑,上火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候。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B.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C.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D.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通晓经术。汉以明经射策取士。唐始置明经科,以诗赋取者为明经。
B.宣敕,指发布命令,也可指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本文使用前意。
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西汉沿置,后为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列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敢于提出见解。他归附光武帝后,向光武帝提议,面对来自南部的邯郸之敌不要南归,凭借渔阳、上谷两郡的兵力足以应对,没有必要为此忧虑。
B.耿弇为人小心谨慎,光武帝命令他进攻渔阳,他因父亲占据上谷,与彭宠有同样的功劳,兄弟又都不在京师,上书请回洛阳。光武帝下诏批评了他。
C.耿弇作战尽智多谋,讨伐张步时,他有意放走俘虏,使之传递准备攻打巨里城的情报,引诱敌人前来救援,乘机率军合击来援之敌,取得重大胜利。
D.联弇备受皇帝信任。光武十三年,皇帝增加他的食邑,他被免去大将军之职后,仍以列侯身份参加朝会;光武帝每遇各处有异议,就向他咨询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
(2)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