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小题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5 04:1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面对这首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优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
E.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小题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季子札
【唐】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起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做。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①吴季子札: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寿梦有四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余昧死,季札又辞去,后余昧子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刺杀吴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②子臧: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拒绝王位。③太伯:吴国的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要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出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④观变周乐、虑危戚钟: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特赐的音乐而察知各国的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于处境危险。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故B.使C.以D.则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
B.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
C.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白身先要遵从礼法。
D.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小题3】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
A.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B.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C.挂剑以明信
D.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小题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述语言两个方面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