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B.“败北”,指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
C.“期颐”,一般指八九十岁。如:“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D.“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指已故的,是对死者的敬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05 09:49: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高其义:“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经文字:“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弹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入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仲舒,字乘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端拱初,拜右正言,三年,拜工部中。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故河北。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首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徒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古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寻参知政事二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

(节选自《宋史·温仲舒传》)

【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B.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C.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D.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名号。“太平兴国”是宋太宗所用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事业。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太宗”是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多以此称呼。
C.户部是中国封建时代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军需等事务的官署,其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例如“恭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仲舒正直敢言,切中时弊。他分析边境多年战争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祸患,指摘奸臣不实之说,劝谏皇上推恩安民,这些意见被采纳。
B.温仲舒善于治理,为民爱戴。他在秦州知州任上,采用多种手段来限制当地羌族各部落活动范围,人民感念他的恩德,为他画像来奉祀他。
C.温仲舒曾受重用,颇受信赖。他先后在工部、户部任职,还曾任中枢职务,为皇帝近臣;他曾经遭小人谗言攻击,但皇帝不为小人所惑。
D.温仲舒以怨报德,被人诟病。他被贬谪多年,后经与他交情深厚的吕蒙正引荐,才被重新任用;他没有感恩反倒攻击吕蒙正,被士人鄙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
(2)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②总丱(guàn):即总角。③燕寝讲堂:燕寝,闲居之处;讲堂,讲习之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B.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C.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D.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婚冠:婚礼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20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这里指婚冠的年龄,喻年少。
B.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文中用作仕宦的代称。
C.博士:古代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此词亦为古代学官名,又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
D.经文:古代主要指佛教等宗教典籍中的文字,下句中的“注”是对经的注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抓起,效果更好。如果错过了青春年华也不要自暴自弃,晚年学习亦可有所收获。
B.作者认为不要在无益的事情上尽力,对于弄清楚“仲尼居”是在闲居之处还是在讲习之所,纯属浪费时间。
C.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荒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而变化。作者在文章中运用衬托的手法来证明这一观点。
D.作者擅长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所举例子丰富而有针对性,使文章说理很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个可。
(2)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乃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膰:音fán,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B.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C.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驱/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D.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寇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商即有之,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
B.“驷”意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驷”指战车。
C.“郊”,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谓祀天地为郊。郊天之祭既是自然崇拜的一种,也反映了人们对上天的敬畏和对自己来自何处的根源性追溯。
D.“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范晔《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职位变化,露出高兴之色,门人对此的不解和孔子机智回答可以看出孔子素常应该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B.从孔子的所歌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正是那些女子的到来,威胁到了自己和鲁国,歌声中充满了对她们的痛恨。
C.孔子流落郑国,落魄潦倒,郑人嘲笑他没精打采地若丧家之狗,孔子对此欣然一笑,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心态。
D.司马迁亲自到孔子的故乡考察,看到孔子其思想泽被后世,其学说被尊为标准,太史公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2)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可大,字观甫,应天人世袭南京羽林左卫千户,举万历二十九年武会试,授建昌守备。迁浙江都司金书,分守瓜洲、仪真,江洋大盗敛迹。税监鲁保死,淮抚李三才令可大录其赀。保家馈重贿,却不受。叶向高赴召过仪,见而异之,曰:“此不特良将,且良吏也”迁刘河游击,改广东高肇参将。调浙江舟山。奉命征黎,与总兵王鸣鹤用黑番为导,捣其巢,黎乃灭。舟山,宋昌国城也,居海中,有七十二墺,为浙东要害可大条上八议,皆硕画。倭犯五罩湖、白沙港、茶山、潭头,连败之,加副总兵。二年冬,白莲贼余党围莱阳,可大击破之,焚其六赀,斩伪国公二人,围遂解。京师被兵,可大入卫,守西直、广宁诸门。明年,以勤王功,升都督同知。孔有德反吴桥,东陷六城。可大急往剿,巡抚孙元化檄止之,不听。次莱州,遇元化,复为所阻,乃还镇。岁将晏,有德暮薄城。可大请击之,元化持抚议,不许。可大陈利害甚切,元化期明岁元日发兵合击。至期,元化兵不发。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焘先走可大兵亦败 寿兵半降有德,遣归为内应。元化开门纳之,可大谏,不听。夜半贼至,城遂陷。可大时守水城,抚膺大恸。解所佩印付旗鼓,遂投缉死。可大好学,能诗,孰节行,有儒将风。为南京锦衣时,欧阳晖由刑部主事滴本卫知事,尝赋诗,有“阴霏国事非”句,扬州知府刘铎书之扇,赠一僧恶铎者谮之魏忠贤,晖、铎俱被逮。可大约束旗尉,捐奉助之,卜室处其妻子。其尚义类如此。

(节选自《明史·张可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熹先走/可大兵亦败
B.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熹先走/可大兵亦败
C.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熹先走/可大兵亦败
D.明日/合兵战城东/可大兵屡胜/元化部卒皆辽人/亲党多无斗志/其将张熹先走/可大兵亦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汉代起设的禁卫军,其意为国之羽翼如林之盛,为皇帝之护卫。
B.勤王:指在古代君主制国家中,国君或皇帝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
C.元日,古代指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传说始于尧舜禹的舜时期。
D.旗鼓:旗乎和鼓乎,古时战争中旗乎举旗,指引进攻方向;鼓乎击鼓,鼓舞进攻士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可大秉公执法,正直无私。淮抚李三才让张可大登记鲁保家的财产,鲁保的家人重金贿赂张可大,但他坚决推辞不接受。
B.张可大战功显赫,屡得提拔。奉命征黎,将其剿灭;舟山伐楼,接连取胜;白莲余党,皆被其灭。因此被加副总兵,升都督同知。
C.张可大识机忠谏,含恨自编。讨伐孔有德遭兵败时,可大谏言拒收败兵归队,不被元化采纳,归队败兵果为内应,可大含恨自编
D.张可大不畏权贵,重情仗义。当欧阳晖和刘铎因一句诗受魏忠贤迫害而下狱,张可大捐出官傣帮助他们,照顾他们的妻子儿女。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将晏,有德暮薄城。可大请击之,元化持抚议,不许。
(2)可大好学,能诗,敦节行,有儒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