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世界原来是“孤立”的;曾经是“欧洲”的;也曾是“美国”的;如今是“大家”的。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开始互联的世界)
材料一 阅读下图

(1)材料一与哪一事件相关?它的开辟对世界、对欧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2)材料二认为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又是殖民主义强盗。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世界曾经是欧洲的)
材料三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3)材料三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你认为在英国成为大国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并说明理由。
材料四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材料四中欧洲怎样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的。
(世界也曾是美国的)
材料五 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二战后美国为加强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6)材料五中美国经济发展在第三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如今是大家的世界)
材料六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的资源,振兴经济,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材料七 发展中的中国,提出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战略思想。
(7)根据材料六概括,促使欧洲重组的因素有哪些?
(8)欧洲的统一、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辨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27 09:0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中外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都处在社会的变革时期。……百家争鸣后,随着秦统一六国,中国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在西欧,文艺复兴之后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决然不同于封建主义的任何一种形态。百家争鸣、文艺复兴都给各自的国家、民族奠定了深厚而牢固的文化基础,从而带来了长久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内容和性质上,它们都是一场文化运动,都在复兴一定的古典文化。无论是百家争鸣还是文艺复兴都对人性进行了一番思考,肯定了人的价值,都希望在未来社会中塑造新的人。

——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阅读材料一,比较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相同点。
材料二 文明交流的载体

(2)上图为“古代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及中国文化外传示意图”,依据图示结合所学,补充图中①②处空白。
材料三 张骞与哥伦布“张骞发现西域,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
他们都开辟了“改变世界的路线”。

——翦伯赞

(3)依据材料三,仿照示例,介绍哥伦布开辟“改变世界的路线”。示例:张骞通西域介绍:公元前2世纪末,张骞在汉武帝支持下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艰险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材料四 番薯的“旅行”“番薯一直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品种,西班牙人远航出海时,正是番薯丰收的季节……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往返于中国与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船舶日益增多。明清时期的闽、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众多的海外移民、对外贸易的优势政策,使得它们在外来作物的引进与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番薯的传入和推广迅速取代了芋、山药等的粮食功用,使它们退居蔬菜行列。同玉米相比,番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更低,适应能力更强,玉米、番薯这两种作物在扩大耕种面积的同时,也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缓解了长期以来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供养了更多的人。番薯因其高产,除供给百姓食用之外,尚且有盈余出售,使它成为可用来交易的商品,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4)阅读材料四,指出番薯“旅行”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分析番薯的传入给我国明清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