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卓,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①,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堰,以为捕鱼,而潜从堰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巳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黧乡侯,邑千户。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B.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C.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D.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笈礼时,取的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羌,我国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从事农耕。
C.太守,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为一郡最高长官。《桃花源记》中“诣太守”与文中“太守”相同,都指官名。
D.假节,借给符节。皇帝将符节拿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当任务完成后,臣子可自行处理符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外游结交部族首领。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有部族首领来投奔他,他杀牛设宴款待。
B.董卓力量过人使人生畏。他可以同时带着两副装箭的弓匣,左右奔驰发射,羌胡地区的人都十分畏惧他。
C.董卓所得赏赐全部分发。他击败羌族人,升任郎中,得到了赏赐,便把赏赐全部分给将土,自己什么也不留。
D.董卓用谋略保全了军队。在葵园狭被羌胡围困时,他就在要渡的河上修建一道水堰来假装捕鱼,暗地撤走了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边章将数万骑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2)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3 07: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初,卓之入也,歩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徳,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罢坐。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徳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乃立陈留王,是为献帝。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乃呼卓将兵入朝 (2)明旦乃大旌鼓币还
(3)不可以宗庙     (4)令上宦于春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介词的一项是
A.尽豪帅相结B.后归耕C.皆军法从之D.卓抗言曰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概括第(2)段体现董卓“性粗猛有谋”的两件事。
【小题5】根据第(3)段内容,推断董卓废帝的“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②范升尝为出妇①所告,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即尺一②出升。政由是显名。

③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婿梁松,皇后弟阴就,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尝诣杨虚侯马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床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胁。”

④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左中郎将。

(注)①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② 尺一:帝王的诏书。

【小题1】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范升尝为出妇所告,系狱 (    )  ②唯有一子,今三岁 (   )
弓射之,犹不肯去 (    )  ④会阴就至,责武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常切磋恳至B.而骄天下英俊
C.于是相如前进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不思求贤以报殊宠”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皆美于徐公
C.乐琴书消忧D.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果敢自矜,然笃于义
②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
【小题5】文中通过三件事刻画了杨政的“刚果任情”,请分条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②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事,邕亦每存匡益。

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_________)(2)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准确的一项。
(1)辄令邕鼓琴事(_________)
A.帮助B.颂扬C.介绍D.引导
(2)复使吾党蒙其讪议(_________)
A.斗嘴,让人下不了台B.羞惭,难为情C.讥笑轻侮D.毁谤议论
【小题3】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且 忠 孝 素 著 而 所 坐 无 名 诛 之 无 乃 失 人 望 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小题5】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述。
【小题6】概括蔡邕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于沟渠。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臣诚伤心,私用流涕。夫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口,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 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小题1】(填涂答题卡第6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B.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C.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D.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小题2】(填涂答题卡第7题)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先三世,指孟尝自身向上三代,他父亲、祖父、曾祖父,他们已故去,故称“先”。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它是汉武帝时通过科举考试来任官的科目。
D.交趾,古代地名,初期包括今广东省和今越南北部,秦朝后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北部。
【小题3】(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品性正直。他因上虞寡妇受诬案不能洗白冤情而借口有病辞职,后向太守殷丹进言,最终使太守在那位寡妇墓前处罚了讼女。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超过自己,因而愿意像禽息那样冒死推荐贤人,可是孟尝最终老死家中。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孟尝传》)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