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经学
B.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涉水猎兽
C.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勉勖:鼓励、勉励
D.更能折节好学 折节:改变平日志向,强自克制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学问自开益 ②终夜不寝
③权谓蒙蒋钦曰 ④如吕蒙、蒋钦,盖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3】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在说明
A.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进步很快,因此不能凭老印象,而应以发展的观点去看。
B.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离别日久的朋友强烈的相思之情。
C.对于离别已久的朋友,今日久别重逢,就应当更加热情相待。
D.虽然才离别三天,却更急切地等待着他的早日归来。
【小题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孙权、吕蒙读书好学的一组是
①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兵家书 ②意性朗悟,学必得之
③光武当兵马之急,手不释卷 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⑤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⑥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5】对本文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兵治军之军之人,只要坚持看书学习,也能成为饱学之士。
B.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才能清楚的了解过去,预见未来。
C.公务再忙,只要挤时间读书学习,就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D.只要下决心读书学习,即使年事已高,也能有所成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9 07: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几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乃变名姓,隐居避乱鲁阳山中。山民合党,欲行寇掠。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帅,为安危。山民化之,终不为

太祖平荆州,为丞相士曹属。后选乐陵太守,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崇明正礼,废去祀,多所匡正。在官八年,以疾逊位。夏四月薨,谥曰恭侯。

《三国志·魏书二十四》(有删改)

注:①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②受雇而为人劳作。③古代宗庙中所藏的神主。④泛指祭祀。⑤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安危 (2)为丞相士曹属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终不为
A.迫害 B.害怕 C.祸患 D.陷害
(2)废去
A.邪乱 B. 盛大 C.过分 D. 侵犯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B.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C.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D.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
【小题4】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
【小题5】结合文本分析韩暨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益州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候。为子彭祖取鲁女。鲁薨,谥之曰原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B.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C.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D.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管理”之意,为古代各州的最高统治者或行政长官。
B.中郎将:古代官员名称。秦时开始设置,后朝沿用,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
C.太祖: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谥号,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死去用词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鲁占据汉中以后,以事奉鬼的宗教“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宗教的组织形式是一致的。
B.张鲁占据汉中,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统治有方,在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年。
C.太祖率大军入蜀征讨张鲁,张鲁兄弟联手抵抗,但兵败,逃奔南山进入巴中躲避。
D.汉宁百姓从地底下挖得玉印以后,有人要尊奉张鲁为王,张鲁听从阎圃的劝告,没有称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毓传

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四方威势之援。今大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于关中之费,所损非一。”迁黄门侍郎。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逼狭,于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注),民罢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帑藏空虚,凡此之类,可须丰年。”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知民,正元中,诸葛诞反,大将军司马文王议自诣寿春讨诞。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或以为“吴新有衅,必不能复出军。东兵已多,可须后问”。毓以为“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大将军曰:“善。”遂将毓行。淮南既平,为青州刺史,加后将军,迁都督徐州诸军事,假节,又转都督荆州。景元四年薨,追赠车骑将军,曰惠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十三》)

(注)鱼龙曼延: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B.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C.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D.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内”古代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鸿门宴》中“拒关,毋内诸侯”即指函谷关。
B.“干戚”是古代兵器,干为盾,戚为斧。传说舜帝手持干戚舞蹈感化有苗前来臣服。
C.“假节”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古代使臣出使,持节为符信。
D.“谥”是朝廷对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依照其生前作为,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毓机敏善言,诸葛亮攻祁山时,他上疏劝阻明帝西征,认为应镇守中原,以援四方。
B.钟毓关心百姓,他曾劝谏皇帝不可沉迷游乐而使百姓疲于奔命,应该让百姓开荒务农。
C.钟毓富有远见,曹爽欲增兵伐蜀,他写信劝其知难而退,后因冒犯曹爽被贬外出任官。
D.钟毓审时度势,他力主平定诸葛诞在寿春的叛乱,最终大将军派钟毓率兵平定了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所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全姚长。后迂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杻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复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卒,权然节   假:借助
B.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    要遮:拦截
C.归义马茂怀奸,觉 诛:杀死
D.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气候:气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祖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他也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迂山阴令,督五县。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同类题5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陈留太守枣祗,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太祖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其时岁则大收,丰足军用,摧灭群逆,以隆王室。不幸早没,祗子处中,加官封爵,以祀祗不朽之事。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任峻传》)
【小题1】写出下列划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明府若能唱之(________)(2)贼数寇抄绝粮道(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而用之(    )
A.汇集B.总共C.带领D.总归
【小题3】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太祖多之(    )
A.善待B.领会C.友善D.赞成
【小题4】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项是()。
A.峻常居守以给军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B.募百姓屯田于许下   且使遽告于郑(《秦晋殷之战》)
C.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D.太祖流涕者久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小题5】第1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里的一项是(   )
A.忧虑B.质疑C.兴奋D.急切
【小题6】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小题7】依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件
任峻的主要品质
说原伐董卓
(1)
归顺于太祖
(2)
典军器粮运
(3)
饥荒济亲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