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斩将搴旗,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之 间:离间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少骁勇为小将B.奉为虎威将军
C.有陛下兵诛之也D.皓追前出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课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课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6 03:0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建安四年,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勇力人   余音袅袅,不如缕
B.讨袁绍于官渡 樊哙良坐
C.贼战急,军争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D.太祖指褚 荆轲笑武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牛与贼易食 勇气闻于诸侯
B.褚出阵前 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C.遂不敢取牛走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太祖见而壮曰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C.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禇哭泣得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塞塞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
【小题4】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同类题3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范,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迁尚书郎。

出参征西军事,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下划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在战乱时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为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很表示感谢。
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②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两汉三国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目的是推举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才,同样是察举科目的还有茂才、贤良方正等。
B.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
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也可指皇子被立为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2)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C.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