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B.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C.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D.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用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方式的一种,从汉文帝开始
B.昭穆,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后泛指宗族辈份。
C.起复,文中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应召任职;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D.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少年聪敏,善写文章.年幼的张九龄非常聪明,善于作文;13岁时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被认为前途无量。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张九龄不仅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而且还反对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C.张九龄富有谋略,深受信任,张九龄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被起用再次出任中书侍郎时,常常有密奏被皇帝采用。
D.张九龄明察秋毫,富有远见,张九龄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就指出其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借机除掉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7 05:5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B.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C.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D.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B.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其他具有具有代理性质的说法还有行、摄、守、假、领等。
C.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之为搢绅或缙绅。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
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2)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措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旧唐书·陆贽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秩,东归母   省:探视
B.及辞,贽钱百万 遗:留给
C.而能交结权幸,共贽于上前 短: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 害:忌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
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居近密,感人主重知
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及杞贬黜,敢上书言事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苏耳
D.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楚人有涉江者,剑自舟中坠于水
【小题3】下列语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见与语: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B.巨细必陈:大小事情一定陈述。
C.俄丁母忧:不久遭到母亲丧事。
D.精于吏事:精力全放在官吏的政事上。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六组,能够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标出省略的成分)。
(1)敢不承君厚意
(2)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
(3)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4)朋友规之,以为太峻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凶逆也。”肃宗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太常少卿。王啐后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之屈,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江中。

(节选自《旧庸书李勉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驱天下以凶逆也(__________) (2)肃宗令奔骑宥释(__________)
(3)乃太常少卿(__________) (4)李辅国宠任(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勉不之屈 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中郎将使
D.投江中 今日事何如
【小题4】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小题5】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