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
C.然秦以区区之地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5:5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师说》全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官盛则近(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

【小题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惑:
②其闻道也先乎吾 固:
③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出:
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
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  明:
⑥圣人无师 常: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 贤:
⑧余其能行古道   嘉:
⑨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
⑩作《师说》以之 贻:
【小题4】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
含活用词的语句
活用情况
含义
 
 
 
 
 
 
 
 
 
 
 
 
 
 
 
 
 
 
 
 
 
 
 
 
 
 
 
 
 
 
 
 
 
 
 
 
 
 
 
 
 
 
 
 
 
【小题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之:
人非生而知
师道不传也久矣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
圣人所以为圣
句读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
郯子
六艺经传皆通习
不如登高博见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目似瞑,意暇甚
孔子云:何陋
吾欲南海
乎:
吾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闻道也固先乎吾
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小题7】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③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小题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⑦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题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观点。
【小题10】韩愈一方面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11】《师说》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结构非常严谨,请你分析一下全文的论证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 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   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B.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C.物有成必有坏  赐墙也及肩
D.皆争出谷佐官  子路行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小题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
(2)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