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易简,字国宝,京兆万年人。性介特寡合。少好学,工诗。梁乾化中,邵王友诲镇陕,易简举进士,诣府拔解,友诲赠钱二十万。明年遂擢第,复隐华山。华帅李保衡复辟从事。逾年,尹皓代保衡,易简仍在幕府。会朱友谦以河中叛归庄宗,攻华州甚急,城中危惧,咸请筑月城以自固。皓恃勇不听,下令曰:“有敢复言者斩。”易简固请,乃许。板筑始毕,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皓卒,易简归田里。久之,召为著作郎,数月弃去。复召为右拾遗,上书忤旨,出为邓州节度推官。后唐同光中,遣魏王继岌伐蜀,以宰相郭崇韬为招讨使,辟易简为巡官,改魏王都督府记室参军。府罢,退居华阴,作《小隐诗》二十首并序以见志,好事者多传诵。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改水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晋初,赐金紫,判弘文馆、史馆事。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诏书褒答,以论付史馆。及废翰林学士,易简兼知内制,又拜御史中丞。晋祖在大梁,台省湫隘,易简奏举故事,一岁得元省钱二百万,缮治省署及造器物,号为举职。周朝讳“简”,易止名易。广顺初,迁礼部尚书。是冬,合三铨为一,令易简权判,俄改刑部尚书。周祖将亲郊,命判兵部,会册四庙,命为副使。周祖晏驾,为山陵副使。显德四年,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归乡里。宋初,召加少傅。所居华阴,构一鸣堂、二品楼,优游自适。建隆四年四月,无疾卒,年七十九。子景让,进士及第,至尚书郎。
(节选自《旧唐书·王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诘/拜中书舍人/
B.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C.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D.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的统称,即殿试及第者之称。
B.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杜甫曾任左拾遗。
C.晏驾,对古时帝王倦于政事的讳称。晏,迟;驾,帝王之车;晏驾,帝王车子迟出。
D.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乞骸骨等代指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易简很有才华。考中进士,又能写诗,因而受到很多人的敬重。华帅李保衡征召他担任从事,同光年间伐蜀时,他又被朝廷辟为巡官。
B.王易简性情孤傲,身经数朝,几度归隐。他的长官尹皓去世后,他就隐居了;在都督府任职时,都督府撤销后,他又隐居了。
C.晋祖很赏识王易简。不仅下诏褒奖他,还把他写的论文交付史馆收藏,并让他兼管皇帝诏令的书写,而且还授予他御史中丞。
D.后周朝廷也很赏识王易简。不仅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周祖外出时,还让他兼管兵部事务,后又让他主管祖庙册封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
(2)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8 02:0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行冲,河南人。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行冲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②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③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④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⑤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堪充旨味者多
(2)并奏原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A.资费B.咨询C.供给D.取用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B.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C.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D.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小题5】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仁杰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庆幸B.感动C.欣慰D.自傲
【小题6】第②、④段“编撰史书”和“著写《释疑》”两件事分别反映了元行冲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小题4】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筛选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3)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之死》)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同类题3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C.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D.姚崇做了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到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⑵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宗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甫自京师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自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B.天宝是年号,古代皇帝即位,一般都要重新定制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这属于干支纪年法。
C.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D.“拜”是授予官职。古代官员任免升迁均有定称。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