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选项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得名“白帝城”。
B.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C.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被理解为哀痛亡国。
D.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3 年)为一纪,四纪为52 年。实际上唐玄宗并没有做到四纪皇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5:5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祠堂,又称“祠庙”,是供奉、祭祀神鬼、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B.烝尝,祭祀的名称,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这里代指四时祭祀。
C.察,指察举,指经过考察、向上推选、再进行策试的选人制度。
D.府君,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孔雀东南飞》有“府君得闻之”。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拔”“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C.簪笏:指代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D.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同类题3
古代文化常识错误一项是( )
A.“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
B.“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成人礼。
C.“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高一级。
D.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同类题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遗忘。唐代武德四
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同类题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指乡试,是科举时代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B.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
C.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
D.宪府,御史所居的官署,专司弹劾之职。“宪”的意思是“法令”。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