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却坐促弦弦急 转:转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8 07:0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千里,未有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鱼焉,其广千里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B.云气,负青天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游。
C.比一乡,德合一君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
D.若夫天地之正   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知其然   报养刘之日短
B.汤问棘也是已 感吾生行休
C.有鸟,其名为鹏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
D.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
B.庄子认为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
C.庄子认为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并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能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列御寇才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
D.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代表着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⑶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传

宋濂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平?盍往依之?”母附舟谐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廉万一可;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被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母。母间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间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简注)①饬(chì):谨慎,恭敬。②褊(biǎn)急:气量狭隘,性情急躁。③还:通“环”,绕。④绐(dài):欺骗,谎言。

(阅读指要)

这篇小传是宋濂散文的代表作。文章以较大篇幅叙写杜环收留和奉养处于困境的父友之母,赞扬杜环仗义助人、周人急难的品德。此外,也用简笔写了两个人。一是谭敬先,他对于穷途投奔的故友之母竟“谢不纳”;一是常伯章,他对于流落异乡的生身母亲,长期不闻不问,见面后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作者以此两人与杜环形成对比和映衬,更加显示出杜环品格的可贵,同时也抨击了时弊。作者善于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并以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因而文中的人物形象皆栩栩如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遂金陵(________) (2)好人急(_______)
(3)廉万一可(________)   (4)解衣母湿衣(________)
(5)抱衾母(________) (6)不惬意,辄诟怒(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复呼妻子出拜B.又不知伯章存亡
C.民骨肉不相保D.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不一致的一句是
A.子何恃而往B.何以知之
C.却看妻子愁何在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品德的一组是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①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②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山巨源:山涛,字巨源,晋初人,喜好评论人物。②郭汾阳: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础:房柱下的基石
B.然不忮不求 忮:妒忌
C.言语不足以眩世 眩:炫耀
D.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丧:像死了亲人一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山巨源见王衍 故述往事,思来者
B.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相如闻,不肯与会
C.其祸岂可胜言哉 其皆出于此乎
D.鲜不为大奸慝 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好恶”和“利害”影响而形成的。
B.第二段列举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疏漏。
C.第三、四段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极力刻画“今有人”的种种表现,一气呵成,笔锋犀利,论证严谨。
D.结尾段,作者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对“今有人”持公允态度,与第三段的抨击形成鲜明对比,感叹世事可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2)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