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词句意思。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
(二川溶溶)
(廊腰缦回)
(檐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18 10:4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呜呼!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秦,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丙)
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事:从事
B.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C.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解除
D.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 视:与……比较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摈秦
B.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
C.其势弱秦   未有能愈秦者也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强食弱肉者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甲文着眼于一个“赂”,乙文着眼于一个“奢”。
B.乙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意思相同,第二个和这三个不同。
C.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D.丙文中认为秦统一六国是得天助,这是一种天命论思想,这种思想宣扬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充分显示其思想的局限性。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小题5】用斜线(/)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向 使 有 擅 形 便 之 利 如 秦 者 而 又 得 天 助 焉 未 必 不 复 增 一 秦 也 惟 其 终 不 克 为 秦 之 所 为 是 以 卒 自 弱 而 取 夷 灭

同类题3

诗歌鉴赏二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D.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小题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同类题5

阅读课文1、2段,完成下面题目。

六王(① ),四海(② ),蜀山(③  ),阿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⑤  )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⑥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⑦   )回,檐牙(⑧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⑨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⑩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复道行空,不(⑪    )何(⑫    )?高低冥迷(⑬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⑭ )不(⑮ )。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⑯ )来于秦。朝歌夜(⑰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⑱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⑲ ),韩魏之经营(⑳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㉑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先用几句交代了宫女的,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B.作者用排比、夸张、拟人等手法,间接写美女之多,宫女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C.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多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
D.宫女们听到宫车由远及近,而又渐渐离去,作者用极为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她们对皇上的盼望由兴奋的顶峰跌至失望的谷底的心理过程。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