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中的“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得而事之B.素留侯张良
C.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9 08:4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画网巾先生传

(清)戴名世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亭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①,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曹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圣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岁庚寅②夏,四营兵③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日:“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刚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日:“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 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日:“此种种④者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摔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日:“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妄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滓。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家致祭不缀。

注①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裏发,始于明代。②庚寅:顺治七年(1650)。③四营兵:清初,活动在江西、福建一带明军的余部。④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阳皆其网巾    去:离开
B.之纲诘其名 穷:穷究
C.且夫改制服 易:改变
D.因指其发而之    诟: 诟骂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网巾”先生被逮捕后,让仆人在自己额上画网巾,表示不忘明朝祖制,说明“画网巾”先生心系故国。
B.面对旧识王之纲的威逼,“画网巾”先生效忠明王朝的决心始终不动摇,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
C.文中写“画网巾”先生二仆“欣然受刃”和明降将王之纲的言行,意在衬托“画网巾”先生的形象。
D.作者叙述了一个“其姓名爵里皆不得而知”的明朝遗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画网巾”先生的赞叹之情。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
(2)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

同类题4

晋灵公不君

左丘明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腼熊蹯,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犹不,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登曰:“臣待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简注)
①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的暴君。②厚:重。雕:画。③宰夫:厨师。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掌。④赵盾:晋正卿(相当于宰相),谥号宣子。士季:名会,晋大夫。⑤三进:往前走了三次。及:到。溜:同“霤”,房顶瓦垅滴水处。此指屋檐下。士季往前走一段路,就伏地行礼,灵公知道他要进谏,所以假装没看见,士季只好又往前走,再跪伏行礼,这样往前走了三次已到殿堂的檐下,灵公无可回避了,才理他。⑥骤:多次。⑦鉏麑(chúní):晋力士。⑧假寐(mèi):和衣而睡,指打盹儿。⑨右:车右,又称骖乘,有勇力之士,执干戈御敌。提(shí)弥明:人名。⑩爵:古代饮酒器。⑪嗾(sǒu):唤狗的声音,用作动词,嗾使。獒(áo):猛犬。
(阅读指要)

本篇揭露了晋灵公的暴虐无道,褒扬了赵盾、士季的正直而敢于进谏。文章以简练的语言,具体写了几件事,故事性很强,描述生动,形象鲜明,不长的篇幅却写活了好几个人物。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宰夫胹熊蹯不(_____________)   (2)不改,宣子骤谏(____________)
(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____________) (4)晨往,寝门矣(____________)
(5)槐而死(____________)  (6)其右提弥明知之,登曰(__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其故而之 ②公
③人谁无    ④而能改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均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灵公不君。②厚敛以雕墙。③问其故而患之。④晋侯饮赵盾酒。⑤提弥明死之。⑥宜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背筐,手长镵。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⑩吾今即杖杀汝。
A.①②④/③⑤/⑥⑩/⑦⑧⑨B.①⑧/②④/③⑤/⑥⑩/⑦⑨
C.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D.①⑧⑩/②③/④⑤/⑥⑦⑨
【小题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的具体所指。
(1)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子骤谏。公患①,使鉏麑贼②。
“之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不如死也。
“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①。其右提弥明知②。
“之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与“则莫之继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弃人用犬,虽猛何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古之人不余欺也。D.子何恃而往?
【小题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
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③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④吾知所过矣,将改之。⑤犹不改,宣子骤谏。⑥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小题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2)弃人用犬,虽猛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