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积土成山,风雨焉   兴:兴起
B、而神明自,圣心备焉 得:获得
C、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停止
D、心一也     用:使用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D、子何恃而往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跬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1 09:4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祆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祆。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夫是之谓人祆。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祆。祆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选自《荀子·天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并:一同、一起。
B.田稼恶,籴贵民饥   :野草,莠草。
C.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文:修饰、文饰。
D.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 赫赫:光明、显耀。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荀子朴素唯物观的一组是( )
①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②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③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⑤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
B.荀子认为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它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
C.文末荀子指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在政治上,荀子主张礼治和法治并用。
D.上文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字句工整相对。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