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荀子·修身》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丁]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荀子·劝学》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良 |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渐:读jiān,浸,浸染 |
C.不闻先王之遗言 闻:听到,引申为借鉴 |
D.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 |
A.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B.教使之然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C.蟹六跪而二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微斯人,吾谁与归 | D.不拘于时,学于余 |
A.[甲]段文字强调了学习要善于积累,要能坚持不懈,还要用心专一。 |
B.[乙]段文字以“蓬”“白沙”“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 |
C.[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
D.[丁]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