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深虑

[明]方孝羸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向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著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木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B.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C.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D.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文体。是一种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B.“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C.“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太宗”,皇帝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多以此称呼。如唐太宗、宋太宗。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2)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3 08: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雪屋记

杜琼明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伙,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含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来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   )见,(   )生意不几息(   )?熟知生意反寓于其中(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痔之息。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研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惠而已矣,初未套有后世华修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救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板来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得灾之功也。以是名雪,退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服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庐焉 造:造访
B.草木消闭塞     歇:凋零
C.木处而,土处而病也 颠:颠覆
D.以屋名雪,讴不欤 韪:正确
【小题2】将下列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   其 焉 者
B.所   非 所 者
C.所   其 乎 也
D.以   非 焉 也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放宁独是邪?
B.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C.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D.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汉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小题4】下列直接描写徐孟祥志行高洁的一组是
①相从而学问者甚伙
②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
③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④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孟样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B.“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物合。
C.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D.文章由屋及雪,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行文晓畅,抒情自然。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3)孟样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西寒之穷冬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屋而居 僦:租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先奉赠札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己经实行,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B.春官:《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上春官”也就是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古代剑约长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小题4】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诚意伯刘公行状

黄纪善

公讳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年十四,入郡庠,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举进士,安公曼硕见公,谓人曰:“此魏徵之流,而英特过之,乃济时器也。”

江西行省大臣知公才略,辟为掾。后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居青田山中,著《郁离子》。未几,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聘公,遂由间道诣金陵。会陈友谅入寇,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公独张目不言。上召公入,公奋曰:“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乃可破贼尔!”上曰:“计将安出?”公曰:“如臣之计,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上用公策,斩获千万。

洪武元年正月,上幸凤阳,使公居守。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乃命宪司纠察诸道,弹劾无所避。公案劾中书省都事李彬侮法等事,罪当死。丞相李善长素爱彬,乃请缓其事。公不听,遣官奏诣行在。上从公议,处彬死刑。公承旨,即斩之,由是与李公大。比上回京,李公诉之,遂辞归。

上召公赴京师,叙公勋伐。赉赐甚厚,累欲进公爵,公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深厚,荣显先人足矣。”遂固辞。上知其至诚,不强也。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八年正月,旧疾愈增,遣使驰驿送公还乡里。居家一月而薨。

公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安危,则义形于色。然与人游,坦然无间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公初与同郡叶公景渊、金华宋公景濂同出处,有通家之好。至于居官任政,则各行其志,俱以功名显于世,而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首称云。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行省大臣知公才略 雅:一向
B.遂由间道诣金陵 间道:小路
C.遣官奏诣行在 赍:抄写
D.由是与李公大 忤:不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古代的学校,也特指乡学。
B.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驿: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D.大节:指的是一个人通常表现出来美好的品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
(2)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
【小题4】根据文章第三、四段,概括刘基在“居官任政”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