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
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
D.舞雩: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3 01: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开始被尊为经典,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②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游玩,以祈福消灾。《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风俗。
③社日,农家祭祀谷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社日这一天,农民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祀谷神。
④乞巧节,又称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晚,穿着新衣的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诗句“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就描写出乞巧的场景。
⑤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它作为实行“仁”的根本。《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的表达也体现了它的地位。
⑥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根据搭配的种类分为太牢、少牢,少牢只有猪、羊。由于祭祀者和对象的不同,牺牲规格也不同,诸侯祭祀一般用少牢。
⑦稽首,古代“九拜”礼中最隆重的拜礼,行礼时,施礼者跪地后头要至地停留一段时间,只能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时,官僚间的拜迎、拜送则行顿首礼。
⑧座次,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叫作“南面”。
A.①②③⑤B.①④⑤⑥C.②④⑥⑧D.②③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