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故乡位置“高嵋山下”,用“斗”字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表现出对故乡的自豪。
B.颔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C.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D.全诗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在对家乡人事的思念中透露出灰暗凄婉的色彩。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1 02:1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名捕传

姚伯祥

金坛王伯弢孝廉,自言丙午偕计①,至德州,见道旁有捕贼勾当,与州解相噪。问之,云:“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各相向呼天,泣数行下。然贼马尘起处,犹目力可望也。忽有夫妇两骑从他道来。诸捕咸相庆曰:“保定名捕至矣!当无忧也。”

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言夫妇泰山进香耳。然名捕病甚,俯首鞍上。其妻亦短小好妇人,以皂罗覆面,手抱一婴儿。诸捕告之故,哀乞相助。名捕曰:“贼几人?”曰:“五人。”曰:“余病甚,吾妇往足矣。”妇摇手:“我不耐烦!”名捕嗔骂曰:“懒媳妇!”妇面发红,乃下马抱儿与夫,更束马肚,结缚裙靴,攘臂,袖一刀,长三尺许,光若镜也。夫言:“将我箭去。”妻曰:“吾弹固自胜。”言未讫,身已在马上,绝尘而去。诸捕皆奔马随之。

须臾,追及贼骑。妇人发声清亮,顺风呼贼曰:“我保定名捕某妻,为此官钱,故来相索。宜急置,毋尝我丸也!”贼言:“丈夫平平,牝猪敢尔!”贼发五弓射妇。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急发一弹,杀一人。四人拔刀拟妇妇接战挥斥如意复斫杀一人三人惧少却妇更言曰急置银舁两尸去俱死无益也三人下马乞命置银以二尸缚马上而逸。

顷之,诸捕至,舁银而还。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曰:“妮子着力不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州守为治酒,宴劳五日,乃去。

姚伯祥曰:此皆伯弢口授于予,予为之记,所谓舌端有写生手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①偕计:指举人赴京会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州相噪(解差)B.诸捕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妇人(温顺)D.宜急,毋尝我丸也(放下)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名捕妻“武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更束马肚,结缚裙靴②吾弹固自胜③须臾,追及贼骑④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 ⑤急发一弹,杀一人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伯弢进京应考,途经德州,遇到了名捕夫妇帮助州里差役夺回官银的事,他将此事告诉姚伯祥,姚伯祥把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
B.马贼光天化日抢劫官府钱银,众差役毫无办法,焦急万分,看到保定名捕出现,他们转忧为喜,相信名捕一定能替他们解困。
C.名捕病重,不能亲自去擒拿马贼,他命令外表娇小的妻子前往擒贼,妻子爽快答应并迅速夺回了官银。
D.名捕的妻子夺回官银后没有全力歼灭马贼,在众差役面前不逞强自诩;州守得知名捕夫妇的义举后,专门设宴款待他们以表谢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
(2)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  延:聘请
B.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迫近
C.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D.或仅守厥家   厥:他的,他们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不能自课子弟    秦贪,负
B.而已之子弟不与    犹且从师而问
C.不失温饱,目不识丁 吾尝跂望矣
D.训吾子弟不逮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竹里馆记

王世贞

①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髙而临深。其江曰练江,泓渟万仭,黄山、白岳,蜿蜒摩天,其址在数十百里之外,而葱郁接于眉睫。其清可以酿,其膏可以粳秫、蔬茹。邑人汪惟一之业在。计亩而延袤可二十,而竹据其三之一。惟一乃构数椽,读书其间,以竹自蔽,不复施藩。

②惟一之言曰:“吾日三商而起,汲江烹茗之赢取而洗竹裁箨为冠暑则去之。有鹤四翼,时唳时舞,吾起而应,竹皆吾助。间一开吾巻,而琅玕①之色流润缃碧②,初阳拂梢,则少文之图若益而青葱者;微飔流响,则少文之琴若 益而琮琤③者。吾放歌而声留于长离尾翮④之间,而不杂于尘嚣,不堕于市廛之耳。至于雪之旦,月之夕,白云之芊眠于昼,风之飒于夏,吾无不与竹宜者。吾之与此君真足以终其身而不知老者。”

③吴兴徐子与异之,题其馆“竹里”,而书属余记,曰:“惟一多游吴越间,而意不能舍其竹以往,得子文而时时寓其目,是惟一不恒有竹而竹恒在也。”惟一曰:“非是之谓也。子之记待吾竹以有,而吾之竹赖子之记以不冺,为两相待者耶?两相成者耶?”予不能辞,乃次而授之为记。

{注}①琅玕:指竹子。②缃碧:代指书卷。③琮琤:玉石碰击声。④尾翮:代指竹梢。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虚词最适合填入第①段中的一项是(  )
A.也B.者C.焉D.所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与“吾无不与竹宜者”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鹤舞我应时,竹助我雅兴。
B.开卷读书时,竹增我乐趣。
C.放声高歌时,竹脱我尘俗。
D.昼夜睡眠时,竹予我清凉。
【小题4】概括第③段中徐子与汪惟一的说法,请概括作者作记的原因。
【小题5】请概括本文的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秋湖觞芰:秋湖,指江苏扬州的瘦西湖,作者曾燠(yù)于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两淮盐运史,并在扬州设有驿馆。因在闰六月游湖,故称“秋湖”。“觞”,古代称酒杯,此处含有饮酒欣赏的意思。芰,指菱、荷一类水生植物。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双蕖之怨:“双蕖怨”为古代乐府曲名。⑤和⑥中的“董、巨”“徐、黄”指的是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至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嫩:轻、微。
B.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空:空旷、开阔。
C.或因人事之乖 乖:不顺、不和谐。
D.可以娱嘉宾,容拙吏 拙:笨拙、不聪慧。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胜游”(即“畅快游览”)感觉的一组是(   )
①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②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 
③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④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⑤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等主要景点的行游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说明简明,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秋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从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小题4】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画横线并字体加粗部分断句。
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2)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