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7-02-23 06:2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猫的故事

①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②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它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地赫然挂在那里!

③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它开脱。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惩罚,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它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它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它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④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它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它这样念念不忘?

⑤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它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⑥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它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⑦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地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它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⑧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它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小题1】通读全文后,概括故事情节的几个阶段。(每空不超过5个字)
猫入居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1段叙述“我”对猫叫很厌烦,这与文章中心有关联吗?
【小题3】“它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一声叹息”,你能体会出“这声叹息”中包含着什么吗?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嶲。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日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6ng):流水声,③嶲(guī):鸟名,子规,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缘,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计其长曾不盈寸    潭西南
B.宫室、器皿、人物    坻,为屿,为嵁,为岩
C.便还家 客九人饮于是
D.心之  似与游者相
【小题2】在下列句子的加点字中选出与例句中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其岸势犬牙
A.B.C.皆若游无所依D.日光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⑵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小题4】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
紫藤萝瀑布(节选)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小题1】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题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句话妙在它是套接的一个比喻句,“大条幅”与前文的“ ”相应,“迸溅的水花”比喻
【小题3】文中加点的字“挑逗”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认真阅读上文,填写下列表格。
描写顺序
描写对象
形体
颜色
神态动作
先写
1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2
3
然后写
4
5
上浅下深
紫色沉淀下来
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
最后写
花朵
像小小的张满的帆、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