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2015年6月,重庆市政府实施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热饭、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般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摸取暖设备,容易烫伤手或触电。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以内)
(2)根据材料二,按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7-11-24 10:1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 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 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 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 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 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
C.绣曰/长跪而
D.公问其/不为苟得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曹 公 攻 将 军 无 失 策 力 未 尽 而 退 必 国 内 有 故。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小题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同类题3

阅读顾颉刚《怀疑与学问》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小题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小题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小题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小题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指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怀民亦未
竹柏影也
往求疗
④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B.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C.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D.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4)细读(甲)(乙)两文,说说这两篇文章表现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异同。
相同: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