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①[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杰出的军事家,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②[假节]授予符节。③[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④[谲(jué)]欺诈,诡诈。⑤[更]经历。⑥[干]进犯。⑦[掎(jǐ)角]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⑧[敕(chi)]命令。⑨[-尔势成] -经形成有利形势。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作”字与“一鼓作气”中“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敢作敢当B.精耕细作    c.苦中作乐C.振作有为
【小题2】“故”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解释,其中常见的有五个:①故意。②缘故,原
因。③旧。④仍然,依旧。⑤所以,因此。根据句意,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
解释,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1)公问其故 故:
(2)故不为苟得也  故:
(3)广故数言欲亡  故:
(4)揣之必有巧故也 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遂逐齐师
(2)诸将皆欲击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5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评析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2)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有的浓,有的淡。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①母亲为什么想走大路?②儿子为什么想走小路? ③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怎样做的?
【小题5】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   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 ③醵(ju):泛指聚敛(钱财)。   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小题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1)予求古仁人之心(2)天下之忧 ⑶斯人
⑷居庙堂之高 ⑸晁仲约不能御 ⑹粥
【小题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