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或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2)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冠履不手足之贵     (4)何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蹴尔而与行道人弗受
C.所恶有甚死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今妻妾之奉为之 项燕楚将,数有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甲)(乙)两文的论证过程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30 09:5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节选)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水尤冽(  )
(2)乃记之而( )
(3)被而之( )
(4)客九人饮于是( )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小题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小题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小题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 无丝竹之乱耳B.云归岩穴暝 太守归宾客从也
C.野芳而幽香 舜于畎亩之中D.锦鳞泳 滁人
【小题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夫”读为“fū”)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香)
C.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
D.伛偻提携 (伛偻:驼背,指老人)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亦免冠徒跣(    )   休祲降于天(    )
唐雎信陵君(   )破秦人,赵国(   )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刺王僚也   人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将四矣 不可得知也
C.秦王怫怒 卒见赵王
D.休祲降天 人之有德我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