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①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②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傍:同“旁”。⑥殆僵仆:几乎倒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饮少醉(________________) (2)得之心而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
(3)可还 (________________) (4)众皆感不肯去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守谁    业
B.游人去禽鸟乐也   业怡然无寒色
C.人知从太守游而    故士卒为之用
D.游人而禽鸟乐也    众皆感泣不肯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小题4】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哪些含义。
【小题5】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2:5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  (2)长烟空    (________)
(3)宠辱忘 (________)  (4)异二者之为 (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写于范仲淹罢相的第二年。他虽然仕途坎坷,却并不因此而悲观消极。
B.文章借助虚拟的“古仁人”形象,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抱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现在要发扬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也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D.“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的是朝廷做官。“退”指的是退隐山林。
【小题4】分别写出显示“古仁人”宽阔胸襟和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小题5】“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两种“乐”有何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
(2)泉香而酒
(3)杂然而前陈者
(4)则必丰乐以饮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渔     则必即醒心
B.行者休树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C.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
D.醒能述文者 蒙辞军中多务
【小题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小题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同类题3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予至扶风之明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扶风:凤翔府。②弥:整、满。③乙卯:农历四月初二。④甲子:农历四月十一。⑤丁卯:农历四月十四。⑥忭(biàn):高兴,快乐。⑦属:同“嘱”,意为劝酒。⑧荐饥:连续饥荒。
【小题1】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B.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C.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D.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小题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予至扶风明年
B.太守自也   太守
C.明年,政通人和 三月乙卯乃雨
D.杂然前陈者 不知人之乐
【小题3】选出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伛偻”指老人,类似的词还有“黄发”等;“提携”指小孩,类似的词还有“垂髫”等。
B.甲段中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C.乙文中,从“弥月不雨”到“乃雨”“又雨”到“大雨”,雨患成灾,作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而喜,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
D.甲文作者紧扣一个“醉”字,一个“乐”字,抒发情感;乙文作者紧扣一个“雨“字,一个“喜”字,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位文学家在政治上有何共同观点?

同类题4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______________)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____)  (4)湖中人鸟声倶(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与“山之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小题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 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注释)①局促:拘束。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⑧恶(wū)能:怎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云而岩穴暝()(2)筹交错()
(3)之者谁()(4)而此地与余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饮少醉/未百步B.在乎山水间也/局促一室
C.日出林霏开/城居者未之知也D.泻出两峰之间/冷光之乍出
【小题3】(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出游都带着快乐的心情,但他们快乐的理由不同,说说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