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忘,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2)(3)锦鳞 (4)
(5)(6)(7)(8)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 残年余力
B.而或长烟空 其犬坐于前
C.把酒风 执策而
D.异二者之为 王命急宣
【小题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1 01:4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里,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国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回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注释①映带:映衬、围绕。②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实在。④夫:句首发语词,不译。⑤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⑥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⑦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⑧一:把……看作一样。⑨齐:把……看作相等。⑩彭殇:长寿和短命。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②浊浪排空 ③群贤
日也  ⑤之于怀 ⑥其一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小题4】阅读(乙)文分析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阅读(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百废兴(____________) (2)沙鸥翔(______________)
(2)暮冥冥(____________) (4)宠辱忘(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这四句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了下文写登楼的迂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
C.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成为散文中的经典名篇。
D.第④段中“其喜洋洋者矣”,第⑤段中“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都同样表达了作者快乐愉悦的心情。
【小题4】结合以下几则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二)治理之道,英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明·张居正《答福建巡耿楚侗》)

(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守巴陵郡:
(2)增其旧
(3)予观夫巴陵状:
(4)横无际涯
(5)朝夕阴:
(6)南潇湘:

同类题4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
B.前人之述矣(完备,详尽)
C.暮冥冥(迫近)
D.异二者之为(有的人)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
B.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
C.至若春和
D.予尝古仁人之心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1段最后,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点到为止,要言不烦。
B.第2段中,“然则”一语,转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提出一个“异”字、开启下文。
C.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高昂。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低。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
D.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转为议论和抒情。作者在列举了物色相感的悲喜两种境界后,又生发出一个更大的“异”来,一种更为高尚的人格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