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xiè)    池(zhǎo) 赏(jiàn)   重峦叠(zhàng)
B.亭子(tínq)   堆(dié) 墙(qì) 胸中有丘(hè)
C.空(lòu)    峋(lí) 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zhuó)   干(1án) 漏(yán)    别具匠(xīn)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9-21 02:2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鲁迅的童年生活里有很多好玩的事和有趣的人,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

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节选自《狗·猫·鼠》)

(注释)髁(kē):骨节两端果丸形凸起物。

(乙)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小题1】请简要概括(甲)文所写的童年趣事。文中这只隐鼠后来怎么样了?
【小题2】想象(甲)文画线句描绘的情景,请补写两句话表现“我”当时的反应。
【小题3】请对(乙)文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4】(乙)文结尾句“这些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注)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同类题3

作文
【小题1】亲爱的同学们,作家莫顿•亨特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总结出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是: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然后认认真真地去一个个解决这些困难,不要被最终的目标所吓倒,要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最终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从中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呢?
请把“战胜 ”的题目补充完整,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记叙你“战胜 ”的经历,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或阐明你从中受到的启迪。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2)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3)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4)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
【小题2】起跑线,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它会让你联想到田径赛场上,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摆好姿势,全神贯注,蓄势待发;鸣声响起,个个奋起向前,努力向终点冲刺的场景。是啊,亲爱的同学们,告别了美好的小学生活,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初中生活,我们大家又重新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踏进新的校园,来到新的环境,遇到新的同学和老师,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多么新鲜和兴奋!让我们在这里尽情放飞理想,诠释美丽青春!在新的起跑线上,跑出新的里程碑!
请你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2.通顺,中心明确,字数500字以上。
3.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同类题4

   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本道

①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

②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了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③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每天起早贪晚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后来,同学们跟老乡学会了挖野菜:苦菜、荠菜,白花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④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平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烟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鱼与熊掌都想兼得,到头来只能落得个“轻薄桃花逐流水”的结局。鉴古观今,贪胜求全者,无不心浮气躁,最后以失败告终。

⑥“动人春色不须多”,善哉斯言!

【小题1】第②段写出了北方春天的什么特点?
【小题2】请揣摩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本文第②段和第④段两次提到南方的春天,有何用意?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这一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结合实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哲理: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