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白雪纷纷所似(____)
(2)俄而雪骤(____)
(3)夜大雪,眠(____)
(4)人问其(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左将军王凝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
B.戴在剡/学而习之
C.未若柳絮风起/起彷徨
D.公欣曰/四望皎
【小题3】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5】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之情。
(2)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的为人风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10:0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文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西陵峡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注释:(1)形容:形态。(2)践跻:登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沿阻绝(________)  (2)西陵峡(________)
【小题2】和“泠泠不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绝巘多生怪柏B.猿则百叫无绝C.天下独绝D.沿溯阻绝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小题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小题5】三峡水疾,甲文和乙文在表现“水疾”这个特点的时候各自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小题6】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甲文和乙文中除了“水疾”这个特点相同外,还有哪些特点也是相同的,结合文本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霖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小题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项是( )
A.巴陵状/券在握 横无际/学海无
B.山岳潜/单影只去 怀乡/家情怀
C.春和明/色宜人 宠辱忘/白头
D.览物情/敬而远 长烟空/字千金
【小题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这里的“览物之情”指的是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阴雨天气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通过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又暗含了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小题3】选文表现了范仲淹优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这一政治情怀在他思想和行为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中,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教敝十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链接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节选自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注:(循行)巡视。②(报)答复。③(恻然)难过的样子。④(振)同“赈”,教济。⑤(淫)过多。⑥(蠲(juān))免除,去掉。⑦(善政)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二红饭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选自《东坡文集》)

(注)①今年:指元丰四年,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庖人:做饭的人。

(丙)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归,居阳羡。阳羡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梁溪漫志》)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______)
(2)粳米尽(______)
(3)问其居所在(______)
(4)谓之曰(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日 中 饥 用 浆 水 淘 食 之 自 然 甘 酸 浮 滑 有 西 北 村 落 气 味。
【小题3】(乙)文写的是“二红饭”,这“二红”指的是什么食物?
【小题4】结合(丙)文的内容,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甲)(乙)两文一雅一俗,苏轼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5

课内文言文阅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百废兴 _____________
(2)朝夕阴:_____________
(3)长烟空:_____________
(4)去怀乡: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小题3】仔细阅读文本,文本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4】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什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