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太丘去   ②下车
③及事     ④须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小题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小题4】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2 09:4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臣而/将四矣B.今齐地/方千里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庸夫之怒也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面寡人之过者(讽刺)B.臣之妻臣(偏爱)
C.臣未闻也(曾经)D.今日也。(这样)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鱼,我所欲也 欲: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文章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焉置土石
B.妻献疑曰/一贫
C.始龀,跳往助/人立志
D.面山居/子何恃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北之塞(苦于)/贫者于富者曰(告诉,对…说)
B.杂然相(赞同)/寒暑易节,始一焉(“反”同“返”,往返)
C.聚室而曰(商量)/子何而往(凭借,倚仗)
D.西蜀之南海……(到)/不如蜀鄙之僧哉?(回顾)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小题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请指出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感受。不少于50字。

同类题5

阅读《咏雪》,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 (____________)  (2)俄而雪  (_______________)
(3)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可拟 (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轻松、欢快的家庭气氛。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既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又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①从链接材料中,可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②谢道韫和王戎都是少有才名,你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少有才名的人?请举出一例。要求写出人名并概括与其相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