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①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信:确实,的确。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已
(2)下车
(3)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
(4)竞取之
【小题2】用“/”给(乙)文市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见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诸 儿 争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小题4】简要分析(甲)文元方和(乙)文中王戎的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09:4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九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佛作手取物状   引:弯
D.以一铜佛案上   置:安放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言/术乃败
B.当求之上流/而装金
C.闻笑曰/沿河求
D.石性坚重/悟其盘中之丸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最先以庙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
B.甲文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C.乙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河间的游僧用科学的方法诊断病情、治病救人却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的故事。
D.乙文可用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这句话的含义,以比喻外表华美,里面一团糟。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句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瞑 瞑: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B.年又最高 佳木秀繁阴
C.名者谁 前人述备矣
D.醒能述文者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小题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