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项为之() ②喷以烟()
出神() ④数十()
【小题3】请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文中的成语。
示例:庞然大物:体积非常大的东西。
明察秋毫:  
②怡然自得: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小题5】概括写出文中体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04 05:1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军中多务   (2)及鲁肃寻阳
(3)然今汝者 (4)力改
【小题2】联系文意,在画波浪线句的三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小题4】(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东汉人,学识渊博。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无从书以观专心B.慕圣贤之道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得患失D.未尝稍降色义正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小题3】从甲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小题4】乙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2)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酆(fēnɡ):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去后至(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褒姒大(_________________) (4)数击鼓(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即戎寇至,传鼓相告。
【小题3】甲文中友人最后都认错了,元方却置之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
②故不苟得也
③吾千钱
④何不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   皆以美徐公
C.行道人弗受   是以谓“文”也
D.万钟于我何焉 牺牲玉帛,弗敢
【小题3】下列各项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而/乡邻之生日/蹙
C.士/不可以不/弘毅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忆童稚时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以弱为
C.喷以烟清风
D.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趣学而时习
B.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请从
C.为之怡称快胡不已乎
D.丛草为林不疾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小题4】(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