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12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人教版教材)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yì)人奇之B.以钱币(qǐ)之
C.环(jiē)于邑人D.(mǐn)然众人矣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仲永(2)借旁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4)泯然众人矣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小题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5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春和
(2)沙鸥翔
(3)成明霞
(4)踏危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醉翁亭记》)
B.而长烟一空 一食尽栗一石(《马说》)
C.不物喜  策之不其道(《马说》)
D.悠然有遗世想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小题4】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小题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同类题4

(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写进()里。(每小题0.5分,共3分)
为之强 ⑵如鹤唳云端
⑶以丛草为正浓
出神 ⑹之别院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B.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C.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
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