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大王加惠 (2)请广于君
(3)长跪而     (4)天下缟素
【小题2】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小题3】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2分)
【小题4】“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动体现了古代弱国外交家面对强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但也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如果没有强大国力做后盾,“不辱使命”终究只是空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陈述理由。(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4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运逝,往采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湮(yīn)厄。⑦蕴:积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3】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原因。

同类题2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全都是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阿长没有文化。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小题2】在她问“我”之前,“我”向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小题3】画“   ”线句子中的“”指代什么?并指出画“   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
【小题4】文中画“   ”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怎么理解文中的阿长“确实有伟大的神力”?(2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共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yuè):古代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3】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主旨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4】读完两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其一,联系文意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