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小题2】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小溪。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3 03:5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有泉幽幽然③,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④咫尺⑤,或倍尺⑥,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⑦石而往有石泓⑧,昌蒲被⑨之,青藓⑩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曲折伸延)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麻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桥:架桥。③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④或:有时。⑤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⑥倍尺:二尺。⑦逾:越过。⑧泓:深潭。水深而广。⑨被:通“披”,覆盖。⑩藓:苔藓。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以其境过(________)    ②然入于渴(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其长十许步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又折西
C.如鸣佩/青藓
D.不可知源/鸣乍大乍细
【小题3】与“视之既静”中的“之”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目似暝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何陋
D.乃记而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带领我们领略极强的动态画面?
【小题6】甲文中点明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
【小题7】乙文中作者描写岸上的奇石怪木林立,花草修竹繁茂美景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息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窈然:深远貌;幽深貌。  ②咎:责怪

【小题1】句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余与四人拥火
B.心之/子非鱼,安知鱼之
C.卷石底以/山高月小,水落石
D.乃记而去/而余亦悔其随
【小题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即可)
比 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 一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出,火且尽。________
【小题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含蓄的抒发了作者_____的心情。(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_____(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填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①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有删减)

(注释)①如一:相同。②微:小。③坑谷洼隆:坑谷凹凹凸凸。④龈腭:像牙床和腭一样不平。⑤遗老:前朝老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
C.五斗米顷(煮熟)
D.出之,乃坠大谷(向南面)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急赴之,卒不见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业 盖简桃核修狭者
C.渊水积焉,尽山麓计其长曾不盈寸
D.其中坑谷洼隆,井灶龈腭之状 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探之不可穷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小题5】《游小盘谷记》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