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①然孤起,上干②云霄,巳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③造化之尤物也。
(节选自南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注①巉(chán):险峻陡峭。②干:冲。③信:果真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字。
(1)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2)
但少闲人(______)
(3)
自数十里外望之(______)
(4)已非它山可
拟(______)
【小题2】用“/”为乙文的画线句标出两处停顿。
愈 近 愈 秀 冬 夏 晴 雨 姿 态 万 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小题4】甲文末尾“闲人”二字,既有自嘲清闲之意,又有____之情。乙文作者以“____”概括了小孤山的两大特点。在写小孤山前先写金山、焦山,是用了____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