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2)清峻茂____________
(3)登山里____________   (4)从三姑又上半里____________
【小题2】断句(限三处)。
从 岩 后 悬 梯 两 层 更 登 一 岩 岩 不 甚 深 而 环 绕 山 巅 如 叠 嶂。
【小题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2:0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瞿塘峡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平 如 削 成 仰 视 天 如 匹 练 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
【小题3】(乙)文中“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甲)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乙)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
【小题4】陆游到瞿塘峡可能是夏季吗?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空隙
B.虽乘御风  奔:奔跑
C.素绿潭    湍:急流
D.林寒涧    肃:肃杀,凄寒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C.绝巘/多生怪柏   D.每至/晴初霜旦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以乘奔马、驾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第四自然段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秋景带给人们的伤感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二至四自然段按四季顺序,抓住季节特点,具体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洞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节选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

(注)①橫亘:横贯。②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奔:
(2)引凄异    属:
(3)哀转久    绝:
(4)麓而右    循:
(5)坳右转    逾: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小题3】(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高的特点。(甲)文从侧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从正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甲)(乙)两文写景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A.沿阻绝 溯:
B.空谷传 响:
C.江水又 东:
D.人际所 绝: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仅停一处)。
虽 途 迳 信 宿 犹 望 见 此 物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小题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