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瞿塘峡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平 如 削 成 仰 视 天 如 匹 练 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
【小题3】(乙)文中“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甲)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乙)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
【小题4】陆游到瞿塘峡可能是夏季吗?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08:0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湍绿潭/可以调
B.虽乘御风/猛浪若
C.春冬之/有见日
D.哀久绝/蝉则千不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时/其反激
B.不疾也/盖诱敌
C.哀转久/沿溯阻
D.渔者歌曰/温而知新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写了不同时节的三峡: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秋季的三峡展示着凄婉美。
B.第二段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对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C.第三段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用“绿”形容潭水,既写出潭水之深,也写出潭水之静。
D.第四段引用的渔歌歌谣,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同伴中水疾,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径: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戒:告诫,警戒。⑤曾无:不曾。⑥践跻:登临。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处 阙:
(2)沿阻绝 溯:
(3)百里 许:
(4)泠泠不绝 泠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B.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C.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D.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小题4】甲乙两文出自同一作者,也都描写到了“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答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换骨岩:岩石名。③幔亭峰:山峰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王命急宣 ________ (2)则湍绿潭 ______________
(3)不及返____________(4)岩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小题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