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5 04: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宴之乐
(2)射者中,者胜
(3)至于者歇于途
(4)又幸其民其岁物之丰成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人之乐/掇幽芳荫乔木B.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修来此
C.遂书名其亭/其境过清D.太守谁/权吕蒙曰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修 之 来 此 乐 其 地 避 而 事 简 反 爱 其 俗 之 安 闲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小题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1)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回答)
(2)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⑤陶石篑(kuì):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是日定矣(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______)
(3) 即小舟入湖(____________)
(4)已不觉目神醉(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B.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C.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D.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小题4】两文都描写西湖美景,但写景和所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小题1】有关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下列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望蔚然而深秀者  修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小题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写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