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3)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岑參的《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完整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2-24 03:58: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
【小题1】选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小题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外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小题4】从历史上举出与闻一多一样敢说敢做的人物简述。

同类题2

课内现代文阅读

《中国石拱桥》选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____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文中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B.两个小拱
C.大拱和小拱D.一个弧形的桥洞
【小题2】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张鷟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艺术效果B.艺术效果 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C.总体外观 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D.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总体外观
【小题3】选文中划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面加横线的作用。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还家
(2)屋舍俨然
【小题3】文章第一段用生动的笔墨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小题4】作者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在他的心中藏着一幅美妙的图景。作者以此寄托他怎样的政治理想?
【小题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书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同类题5

阅读《桥边的老人》,回答问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①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②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但所有人都不理会他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③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不淹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④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块钱渡费。

⑤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他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⑥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⑦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因为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不可,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肯定赶不上渡船了,但还是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⑧“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⑨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船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⑩这个驾船佬!

⑪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船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⑫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看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那驾船佬。

【小题1】驾船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题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
【小题3】这篇文章意在赞扬驾船佬,但在开篇部分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学生娃们对他的不满,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⑩段“这个驾船佬”独立成段,包含了“我”的哪些感情?
【小题5】第⑫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及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