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选读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夜不寝,以思,无,不如学也。”

(4)子曰:“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谥号为“文”。②敏:做事干练。③耻:以……为耻。下同:向不如自己(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等)的人请教。④是以:即“以是”,因此。以,因为。⑤识(zhì):记住。⑥此句意为,我有哪一样呢?这是孔子的自省。⑦尝:曾经。⑧:知:同“智”。⑨长:总是。戚戚:忧愁的样子。

【小题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知 者 不 感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而学(________)
(2)是以之‘文’也(________)
(3)夜不寝(________)
(4)无(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题4】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2: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小题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论语》是(_________) 家经典著作,孔子是(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找出文中论述关于“修身”的三则,把对应的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
【小题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的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结合学习实际谈谈。
【小题5】以下出自本课的成语,试着解释其中一个。
(1)温故知新   (2)不亦乐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 (___________) 
②四十而不 (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4】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思而不学则   殆:
(2)博学而笃志    笃志: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小题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